說到「瓷器」,你腦中第一個畫面是什麼?是阿嬤家那套從不拿出來用的精緻茶具?還是博物館裡動輒千萬、上了玻璃櫃的藝術品?
如果你也是這樣想,那我想跟你說:「瓷器,早就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,而是融入生活、讓人每天都能感受到的美。」
今天帶你走進瓷器的世界,告訴你為什麼真正懂瓷器的人,都過得比別人更有品味。
一場從泥土開始的優雅旅行
每一件瓷器,都是一段故事的延續。
從一把泥土開始,經歷無數次的揉捏、塑形、高溫淬鍊,最終成為能被人輕輕捧在手心裡的藝術品。就像人生,總要走過時間的磨練,才顯現最溫潤、最真實的模樣。
「New Chi 新器」誕生於對生活美學的熱愛,也來自「器物之美」的無限敬仰。
在這個快速、浮躁的時代,我們想用最純粹的瓷器,帶大家找回生活裡的寧靜與儀式感。
我們走訪台灣、日本、景德鎮等地,尋找擁有數十年工藝經驗的老師傅,只為保留那雙曾用雙手捧起泥土、感受溫度的匠人精神。每一件瓷器,從挑土、拉胚、修胚、施釉,到燒製,都歷經層層把關。沒有一件瓷器是機器複製,每一條線條、每一抹釉彩,都是獨一無二的溫度與手感。
我們希望讓瓷器走進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裡。不需要等到特別的時候,才拿出來欣賞;它可以是你每天喝茶的杯子、盛裝溫暖晚餐的器皿,也能是房間裡靜靜陪著你的花器。
在「New Chi 新器」,我們相信:
器物承載的不只是功能,而是生活裡那些值得被珍惜的時刻。
每一件瓷器,都是為了那些在意生活細節的你而誕生。
讓我們陪你一起,把日子,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
一、瓷器的故事:一場從泥土到藝術的奇蹟
很多人不知道,其實瓷器最早只是人們為了解決「裝水、裝食物」的需求,從泥土開始做起的器具。但隨著時間流轉,瓷器慢慢從實用,變成一種美學的極致表現。
尤其在中國,瓷器已經有超過1000年以上的歷史,從唐朝的白瓷、宋朝的青瓷、元朝的青花瓷,到清朝極致細膩的粉彩瓷,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「瓷器藝術」,更走向世界,讓「CHINA」成為瓷器的代名詞。
說真的,每次摸著一只老瓷器,你能感覺到的不只是冰冷的器皿,而是一種「活著的歷史」。
二、瓷器的種類,從骨瓷到青花瓷,每一種都是藝術
當我第一次接觸瓷器,其實是被一只「骨瓷」杯子吸引。你可能不知道,骨瓷裡加入了動物骨粉,讓它呈現出像玉一樣溫潤、半透明的質感。當你拿著一只骨瓷杯對著光,能看到淡淡的光線穿過,好像連空氣都柔和了。
另外,「青花瓷」是我心中最具詩意的瓷器之一。藍白相間,像極了古人書寫的山水詩,每一筆都充滿故事。有些青花瓷甚至帶著歲月的痕跡,釉色不再那麼鮮亮,但卻更有一種「時間的味道」。
而如果你追求更現代、精緻的風格,「粉彩瓷」就非常適合你。細膩的花鳥、靜謐的山水,像畫作一樣讓人陶醉。
三、瓷器為什麼值得收藏?因為它不只是東西,是生活態度
有些人問我:「瓷器好看歸好看,但要花錢買來做什麼?」
說真的,當你擁有一只真正好的瓷器時,你會發現它帶來的不只是視覺上的享受,而是一種讓生活慢下來的力量。
試想一下:
-
早晨,用骨瓷杯喝一杯熱茶,從手心感受到那份溫潤。
-
下午,用青花瓷的小盤子擺上幾塊點心,讓簡單的下午茶也變得有儀式感。
-
夜晚,把一只素白瓷瓶放在窗邊,插上一枝乾燥花,光影隨時間流動,你會發現「簡單,其實最美」。
所以說,瓷器不是「用來收藏、不能用的東西」,而是「讓生活變得更美」的秘密。
四、怎麼挑選一件「值得」收藏的瓷器?
很多人都怕買錯,尤其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大量便宜又粗糙的仿瓷。那怎麼挑選真正好的瓷器呢?我這邊分享幾個私藏的小技巧:
看釉面:真正好的瓷器,釉面應該光滑、均勻,像玻璃一樣,卻又比玻璃更溫潤。
聽聲音:用手指輕輕敲擊瓷器邊緣,聲音應該清脆響亮,像鐘聲一樣,有「金石之聲」。
看透光:拿起瓷器對著光看,尤其是骨瓷,應該有微微透光感,太厚重的通常品質不好。
看圖案:手工繪製的圖案線條自然、流暢,不會有印刷那種機械感。
五、瓷器日常保養,讓美麗長長久久
很多人怕「瓷器很嬌貴」,其實只要懂得保養,瓷器可以陪伴你很多年。
-
避免摔碰:瓷器雖硬,但碰撞還是容易裂。
-
清潔溫柔:洗瓷器時不要用鋼刷,用海綿就好,清水或溫和清潔劑足夠。
-
收藏時用布墊:特別是收藏多件瓷器時,中間用柔軟布料隔開,避免摩擦刮傷。
-
避免高溫急冷:不要剛倒熱水後又馬上沖冷水,這樣釉面容易龜裂。
六、結語:瓷器,是生活中最簡單也最美的藝術
最後想說,當你真正了解瓷器,你會發現它跟人生好像——需要經歷火的淬煉、需要時間的等待,最後才能展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。
瓷器,讓生活慢一點、靜一點、再美一點。
如果你還沒開始接觸瓷器,也許從一只適合自己的杯子開始,就能改變你對生活的感受。
所以,現在你想選一件怎樣的瓷器,來陪伴你的日子呢?
延伸閱讀: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7d3bc9cfd8978000133a80c